AI “后浪”, 将算法变成生产力

  • 海内外名校获得 AI offer
  • Digital Twin, 看到 AI 的效率和未来
  • Leader 充分信任,开拓了新的方法
  • 要和客户争论,坚持更好的技术

选择做工业AI的那一刻,我是心怀敬畏的。

2018 年,24 岁的我还在德国留学。从上海同济大学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,在德国读研究生期间,对 AI 产生了浓厚兴趣。即使是学习建筑设施和可持续能源,我也自学 AI,紧跟 AI 技术的最新动态。当时我想“去西门子实习,很难吧。”

 

没想到,一年后,我不仅加入了西门子,还成为了工业人工智能领域(Industrial Artifitial Intelligence)的一员。

 

入职后第一个项目就令我印象深刻。我需要训练机器人,去识别数字模型所对应的真实物体,行话叫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学习(Digital Twin)。我和团队一起,利用视觉 AI 解决方案,利用系统迅速 “教育” 机械臂,把不同型号的零件识别并分拣出来,从而大大提升自动分拣的精确度和效率。从那时起,我就有一个清晰的感受:工业 AI 可以发挥更大规模的作用,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,能够把算法直接变成生产力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我感受到前辈的信任和团队的支持。我一直主攻自然语言处理,对视觉识别、工业领域的应用都缺乏经验。团队主管晓峰博士(我们都叫他峰哥),是在千禧年前后就投身 AI 事业的 “前浪”。即使这样,峰哥仍然给了我充分的信任,让我从小白迅速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。他多年 AI 实践经验,也常会在关键时刻为我拨开云雾。

在我心里,一套优秀的算法就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,懂得的人会充分认可它的价值。当然,实现起来不容易,但有平台有资源,有导师带领,时间自然会说话。
Li Xiang

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(SEWC)的垃圾自动分拣项目中,我建议尝试利用小样本学习的视觉识别技术,并和团队一起为 SEWC 定制了高度灵活和智能的AI解决方案。未来,这将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 AI 模块,陆续应用于中国和德国的多个工业场景中。

 

我有做技术人员的坚持。峰哥常说,现在是做 AI 的好时候。足够的授权和信任,让我能够放心去试。成熟的平台和前沿的技术资源,让我获得了技术变革的最强支持。在与客户对接的过程中,也难免产生争论。但我们坚持做更优秀的技术,更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。

 

在我心里,一套优秀的算法就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,懂得的人会充分认可它的价值。当然,实现起来不容易,但有平台有资源,有导师带领,时间自然会说话。